当然,对于来自普通高等教育的前沿研究,本刊也同样关注。为了确保期刊的审编改校质量,恳切希望作者投稿时在以下方面给予支持:
1. 来稿开门见山,观点明确,文字简练,一般不超过7500字。
2. 来稿提倡个人署名,文责自负,请在稿件最后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、工作单位、职务(职称)、通信地址、电话及Email信箱,以方便联系。来稿请勿寄个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3. 文章最好是打印件;如有插图,请规范绘制,图中字体使用六号宋体;另请提供英文标题。
4. 参考文献(指参考他人文章、著作的思想)标注方式:
(1) 刊--作者:《篇名》,《刊名》期号。
例 赵静:《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方兴未艾》,《继续教育》2003年第 1期。
(2) 报--作者:《篇名》,《报名》日期。
例 赵晓展:《我国科技竞争力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》,《工人日报》2003年11月11日。
(3) 论文集--作者:《篇名》,《论文集名》,出版社名及版本。
例 王雪生:《论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》,载《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。
(4) 专著--作者:《专著名》,出版社名及版本。
例 沈红:《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版。
(5) 网络转载或发表的作品--作者:《篇名》,网址
例 陈旭英:《对高校德治的思考》,http://www.chinese-edu.org/thesis/GDJY/0015.htm
引注、注释类(指引用原话、原意,作详细解释)以参考文献为基础,在其后加注页码。
例 居延安主编:《公共关系学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,第362页。
外文参考文献、引注等参照中文规定标明。所有参考文献、注释等,均只列公开出版者。
5. 请勿一稿二投,以免导致版权纠纷并由此给作者和编辑部带来不便。
6. 来稿一般不退,请自留底稿。若满3个月(从收到稿件之日算起)未收到录用通知,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。
热忱欢迎广大作者朋友惠赐理论研究方面新颖独到、见解深刻和工程教育实践探索方面具有典型创新价值的佳稿。